从怀孕到分娩,女性的子宫发生了什么变化?


子宫是女性的标志,也是孕育生命的摇篮!

当受精卵在子宫内着床,它开始吸收女性的营养与血液,逐渐发育成长。经过9个多月的漫长孕育,一个鲜活的生命呱呱落地。

然而,在这生命诞生的过程中,女性的子宫经历了怎样的变化?

这一张图片展示了子宫从怀孕前到分娩后的惊人变化,看完后不得不感慨女性的不易!

图片

正常情况下,女性的子宫位于盆腔中央,膀胱和直肠之间,呈前倾前屈位。
此时,子宫长度约7-8厘米,宽约5-6厘米,厚约2-3厘米,容量仅5毫升,重量在40-50克左右,形态像一颗小小的梨。

随着胚胎的发育,子宫逐渐扩大,位置不断上移,到分娩时,子宫腔容量竟达到5000毫升,重量增加至约1000克,体积扩大了1000倍!从一个小梨子“长”成了一个大西瓜,这样的变化令人震惊。

图片

孕早期

怀孕初期的胚胎尚小,子宫的外形变化不大,但其柔软度和厚度已有所改变。

孕4周,子宫大小不变,壁变柔软增厚。

孕8周,子宫继续变柔软,宫颈增厚。

孕12周,胎儿初成形,子宫从梨子大小增至柚子大小,开始对膀胱产生压迫,孕妇可能出现尿频。

图片

孕中期

随着胎儿发育加速,子宫不仅变大,位置也逐渐向上移动。

孕16周,子宫远离骨盆,尿频感消失,但韧带开始绷紧,孕妇可能感到小腹微痛。

到了孕20周,子宫上移至脐下1横指处,腹部开始显怀。

孕24周的时候,子宫达到脐上2横指处,内脏受到压迫,可能引发呼吸不畅或肠胃不适。

孕28周,子宫持续增大,导致孕妇身体后倾平衡肚子的重量,同时可能出现浮肿和便秘。

图片

孕晚期

到了孕晚期,胎儿快速增长,子宫进一步扩大,孕妇的身体承受更大的压力。

但是随着孕期增加,子宫的位置继续上移,对肠胃膈肌以及其它内脏的挤压增加,各种不适接踵而来,恶心难受,食欲不振,呼吸不畅,消化不良等等,让孕妇苦不堪言!

孕32周,假性宫缩增加,大部分孕妇都会感觉肚子发紧发硬,尤其是站的时间太久,或者是太累的时候;

孕36周,子宫几乎已经占满了整个腹腔,对内脏的挤压增加,孕妇的不适反应也随之增加,不过此时大部分胎儿开始入盆了,子宫位置会往下移动,对肠胃、膈肌的压迫稍微减少,虽然不能恢复到孕前,但是肠胃不适,食欲不振,呼吸不畅的情况明显缓解,不过子宫下移对膀胱和耻骨的挤压增加,孕妇的尿频加重,耻骨疼痛,肚子坠痛,不适反应比之前更严重了!

图片

分娩前后

孕37周胎儿足月,随时都有分娩的可能,只要胎儿在孕37-42周分娩都属于正常!

临近分娩,子宫变成一个大西瓜,足足有1000克重,里面不仅装了一个六七斤的胎儿,还有胎盘跟羊水,比孕前足足扩大了1000多倍!临产前孕妇会出现不同的分娩前兆,有的见红,有的阵痛,有的破水,不管是哪一种都得注意自身情况,及时就医待产!

等到分娩,子宫肌肉逐渐将宫颈撑开,在宫缩的作用下,胎儿慢慢下降,再加上胎儿与孕妇的努力,很快就能出生了。分娩后,孕妇的子宫突然空旷了下来!

图片

正常来说,分娩后第1天,子宫底在脐下1-2横指处,重约100克,每天子宫会下降1.2厘米左右,慢慢缩小缩入盆腔。大约产后10-14天,子宫基本缩入盆腔;到产后42天,子宫恢复至接近孕前大小,从外部摸不到子宫。然而,这种恢复只是在形态和位置上的“表象”,深层的损伤却很难完全修复。

在十月怀胎的过程中,子宫经历了从小梨子到大西瓜的惊人变化,内部组织极度扩张。而分娩后,虽然子宫肌肉纤维逐渐缩小,但原本平滑的子宫内膜可能因长时间的拉伸而留下褶皱。

为什么仅靠“坐月子”难以修复子宫?传统的坐月子更多强调静养,而忽视了深层组织的修复。缺乏针对性的调理,骨盆稳定性差,子宫恢复不全,子宫不对位。出现诸如月经异常、慢性盆腔痛、甚至生殖功能减退等问题。
科学调理,修复子宫的关键
骨盆矫正,助力子宫归位。通过徒手矫正技术恢复骨盆结构平衡,帮助子宫恢复正常位置,减少对子宫及周边器官的负担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改善气血,增强修复力。运用中医艾灸、经络调理等非药物疗法,促进子宫气血循环,加速组织修复,避免长期血瘀导致的健康隐患。
为生命而改变,也为自己而修复。十月怀胎让女性的身体付出了巨大的代价。通过科学的调养和修复,可以最大程度减少生育损伤对生活和健康的影响。关爱你自己,从关爱子宫,关爱你自己的身体开始。

 备注:部分图文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。


推荐

  • QQ空间

  • 新浪微博

  • 人人网

  • 豆瓣

取消
技术支持: CLOUD
  • 首页
  • 电话
  • 位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