痧是什么?结节是什么?经络不通的后果

image.png

图片

一、什么是“痧”?

 

“痧”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概念,指的是在皮肤上出现的瘀斑或红点,是离经之血。痧一般是通过刮痧或拍痧的手法,在经络、穴位处反复刮拭或拍打后,皮肤上出现的红紫色瘀斑。

1.痧的形成原因

痧的形成主要与气滞血瘀、寒湿滞留、经络不通等因素有关。当体内的气血运行不畅时,局部组织的血液和体液无法正常循环,导致血液淤积在皮下组织,经过刮痧等外力刺激,血瘀显现为“痧”形态。

image.png

2.痧象的类型
痧表现为皮肤表面的红点、紫斑、甚至黑色瘀斑,常见于颈部、肩部、背部等经络较多的部位。出现痧点的部位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酸痛、胀痛等不适感,这种疼痛被认为是气血不通的结果。
image.png

01红色痧:
通常代表体内有热症,即体内可能有热邪。可能伴有口干、咽痛、易怒等症状。

02紫色痧:
多提示气滞血瘀,说明体内气血运行不畅,血瘀较为严重。这种情况可能与寒邪内侵、长时间气滞血瘀有关。可能会有局部疼痛、麻木、肿胀等症状。

03紫黑色痧:
一般与寒邪入体有关,多见于体内寒气重或阳气不足,可能会伴随畏寒、四肢冰冷、疲倦乏力等症状

 
图片

二、什么是“结节”?

 

中医中提到的“结节”一般指在体表或体内形成的局部硬块或肿块,通常由于气滞、血瘀、痰凝等因素所致。结节常常出现在颈部、肩部、背部等肌肉和经络集中区域,是身体对气血运行不畅的一种反应
image.png

图片

三、经络不通的后果


经络不通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,指的是人体的经络系统发生阻滞,气血无法正常运行,从而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。


1. 气滞血瘀

当经络不通时,气血运行受阻,容易导致气滞血瘀的状态。气滞血瘀常表现为身体某些部位出现酸痛、肿胀、瘀斑等症状。
长期的气滞血瘀还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健康问题,如心脑血管疾病、疼痛性疾病等。
image.png


2. 疼痛和麻木

经络不通会导致局部气血循环不畅,引起疼痛和麻木感。这种疼痛常见于颈肩、腰背、四肢等部位,尤其是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或过度劳累后更为明显。
image.png


3. 内脏功能失调

经络是连接内脏与身体各部位的通路,当经络不通时,会影响内脏的正常功能。例如,肝经不通可能导致肝气郁结,引发情绪抑郁、消化不良等问题;脾经不通则可能引发脾胃失调,出现食欲不振、腹胀等症状。
image.png


4. 免疫力下降

经络的畅通对于维持人体的免疫功能至关重要。经络不通会导致气血亏虚,人体的抗病能力下降,更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,表现为容易感冒、疲劳乏力、易生病等。
image.png


5. 情绪和心理问题

经络不通不仅影响身体健康,还可能对心理状态产生不良影响。例如,肝经不通会导致情绪易怒、焦虑;心经不通则可能引发失眠、心悸等情绪问题。
image.png

“痧”是气血瘀滞在体表的表现,而“结节”则是经络阻滞或体内病理变化的结果。经络不通不仅会引发疼痛和不适,还会影响内脏功能、免疫力以及心理健康。通过适当的调理可以帮助疏通经络,改善身体状况,预防和调理相关疾病。


推荐

  • QQ空间

  • 新浪微博

  • 人人网

  • 豆瓣

取消
技术支持: CLOUD
  • 首页
  • 电话
  • 位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