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体能自动修复「产后损伤」吗?

在产后恢复的过程中,许多新手妈妈常常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。

有的人说,多运动就能解决一切问题;

有的人说,年轻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足够强,不需要刻意进行恢复;

也有的人认为只有顺产才需要做产后修复,剖腹产后无需做任何修复。

image.png

这样的观点是否真的正确?以下,我们将详细解析这些常见的误区,并探讨产后恢复的重要性。

 

误区一:多运动就能解决产后问题

 

很多新手妈妈认为,运动可以帮助她们恢复产前的身材,并改善产后的一些身体问题。虽然运动在恢复体型方面确实有一定作用,但这并不意味着它能解决所有的产后问题,尤其是与骨盆、盆底肌、腹直肌有关的深层次问题。


image.png

 


深层问题无法通过普通运动解决:



盆底肌位于骨盆底部,负责支撑盆腔内的重要器官,如子宫、膀胱和直肠。怀孕和分娩过程中,盆底肌会受到很大的压力,导致松弛和损伤。


普通的运动,如跑步、仰卧起坐等,主要锻炼的是身体的表层肌肉,无法有效地修复受损的骨盆和盆底肌。相反,不当的高强度运动还可能加重盆底肌的负担,导致漏尿、器官脱垂等问题。

 

误区二:年轻身体可以自然恢复

 

许多人认为,年轻的身体有很强的自愈能力,妊娠和生产带来的损伤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消失。然而,事实并非如此简单。妊娠和生产对盆底肌、骨盆等部位造成的损害具有长期性,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自动恢复。


image.png

 


潜在风险不容忽视:



即使没有明显的症状,盆底肌松弛仍可能存在,且随着时间的推移,症状可能会逐渐显现,如漏尿、腰痛、脏腑下垂等。如果在产后不及时进行恢复,这些潜在的健康问题可能在未来变得更加严重,甚至影响到日常生活质量。

 

误区三:剖腹产无需盆底肌修复

 

很多女性认为,剖腹产没有经过产道的挤压,不会对盆底肌造成损害,因此不需要进行修复。这种观点是一个常见的误解。


剖腹产同样需要盆底修复:



在整个妊娠期间,孕妇体内会分泌一种叫做“软骨松弛剂”的激素,使骨盆韧带松弛,帮助骨盆扩展,为胎儿的发育提供空间。


image.png

虽然剖腹产避免了胎儿通过产道对盆底肌肉的直接压迫,但孕晚期胎儿已经入盆,仍然会对骨盆结构的改变仍会对盆底肌造成影响。因此,无论是顺产还是剖腹产,产后盆底肌的修复都是必要的。

 

image.png


误区四:先减肥再做产后修复

 

产后妈妈们往往迫不及待地想要恢复到产前的苗条身材,许多人选择先通过高强度运动减肥,再考虑产后修复。然而,这种做法可能会适得其反。

image.png



先做产后修复,再减肥:



在产后,身体还处于恢复期,尤其是盆底肌和腹直肌处于非常脆弱的状态。高强度的运动可能会导致腹压增加,加重盆底肌的损伤,甚至导致腹直肌分离问题加剧。


正确的做法是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,先对受损的骨盆、盆底肌、腹直肌进行修复,再结合脂肪管理和适度的运动,才能安全有效地实现塑形目标。


产后修复的重要性

 

1

抓住产后修复的黄金期


 产后42天到一年内是身体恢复的最佳时期,尤其是产后半年内,被视为修复的黄金时段。在这个时间内,身体的恢复能力最强,抓紧时间进行盆底肌和骨盆的修复,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

image.png

2

骨盆恢复的意义


 骨盆是支撑身体的重要结构,其形态直接影响到身体的多个方面。骨盆的倾斜或旋转不仅会影响体型美观,还可能导致腰痛、脊柱侧弯等健康问题,更严重的还会影响到生殖系统的正常功能,如子宫脱垂、卵巢位移等。


image.png

 

3

髂骨与耻骨的恢复


 髂骨的异常变化,如内扣或外翻,不仅会影响体形,还可能导致内脏器官的挤压,增加妇科疾病的风险。

同样,耻骨的开合过大也会影响形体,甚至影响夫妻生活质量,导致产后生活质量下降。因此,髂骨和耻骨的恢复对于产后女性的健康至关重要。

image.png


大运徒手产后修复系统


产后恢复不仅仅是为了恢复体型,更是为了长期健康着想。忽视产后修复可能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,影响生活质量。

因此,新手妈妈们应该及时选择专业的产后修复服务,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,安全有效地解决产后问题,享受健康快乐的生活。



推荐

  • QQ空间

  • 新浪微博

  • 人人网

  • 豆瓣

取消
技术支持: CLOUD
  • 首页
  • 电话
  • 位置